水利常识 |
|
山洪灾害救助常识 |
||||
|
||||
1.洪水暴发时如何防备与自救? (1)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,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。 ①根据当地电视、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,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,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,避免出现“人未走水先到”的被动局面。 ②认清路标,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,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。 ③自保措施: (a)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,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。 (b) 扎制木排、竹排,搜集木盆、木材、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,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。 (c)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,票款、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。 (d)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。 (2)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①洪水到来时,来不及转移的人员,要就近迅速向山坡、高地、楼房、避洪台等地转移,或者立即爬上屋顶、楼房高层、大树、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。 ②如洪水继续上涨,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,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,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、桌椅、木床、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。 ③如果已被洪水包围,要设法尽快与当地防汛部门取得联系,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,积极寻求救援。 注意:千万不要游泳逃生,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、铁塔,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。 ④如已被卷入洪水中,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,寻找机会逃生。 ⑤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,一定要迅速远避,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“跨步电压”触电。 ⑥洪水过后,要做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,预防疫病的流行。 2.怎样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人群? 由于山洪汇集快、冲击力强、危险性高,所以必须争分夺秒救助被洪水围困的群众。任何人接到被围困的人发出的求助信号时。 (1)以最快的方式和速度传递求救信息,报告当地政府和附近群众,并直接投入解救行动。 (2)当地政府和基层组织接到报警后,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带领抢险队伍赶赴现场,充分利用各种救援手段全力救出被困群众。 (3)行动中还要不断做好受困人群的情绪稳定工作,防止发生新的意外,特别要注意防备在解救和转送途中有人重新落水,确保全部人员安全脱险。 (4)仔细做好脱险人员的临时生活安置和医疗救护等保障工作。 3.如何救助被泥石流伤害的人员? 泥石流对人的伤害主要是泥浆使人窒息。将压埋在泥浆或倒塌建筑物中的伤员救出后,应立即清除口、鼻、咽喉内的泥土及痰、血等,排除体内的污水。对昏迷的伤员,应将其平卧,头后仰,将舌头牵出,尽量保持呼吸道的畅通,如有外伤应采取止血、包扎、固定等方法处理,然后转送急救站。 4.如何做好灾后的防疫救护工作? 大灾过后往往容易伴随疫情发生,要确保灾后人员安全,应积极做好灾后的疫情防治工作,全面开展受灾区及转移安置点上的医疗防治救治工作。 (1)认真做好房屋、水井及周围环境的灭菌消毒; (2)做好临时安置点的卫生工作,加强对粪便、农药及鼠药的管理,特别重视食品和饮用水的安全检查; (3)密切掌握灾民的疫病动态,做好人群的紧急预防注射,提高灾民的免疫能力; (4)积极做好伤员的救护治疗和现场抢救治疗,严重者及时转送急救站或附近医院治疗。 5.山洪灾害期间易发生哪些疾病? 灾区卫生条件差,特别是饮用水卫生难以得到保障,首先要预防肠道传染病,如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型肝炎等,另外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疫病也是灾害期间极易发生的疾病,如钩端螺旋体、流行性出血热、疟疾、乙脑等。 6.山洪灾害受伤患者外伤如何紧急处理? (1)对伤员的出血伤口应迅速止血,如似喷射状,则动脉破损,应在伤口上方即出血点与心脏端,找到动脉血管(一条或多条),用手或手撑把血管压住,即可止血。如果伤员属四肢受伤亦可在伤口上端用绳布带等捆扎,松紧程度视出血状态控制,每隔1—2小时松开一次进行观测并确定后续处理措施。 (2)伤员伤口的包扎:找到并暴露伤口,迅速检查伤情,如有酒精或碘酒棉球,应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后,用干净的毛巾、布条等将伤口包扎好。 (3)对骨折的伤员,应进行临时的固定,如没有夹板,可用木棍、树枝代替。固定要领是尽量减少对伤员的搬动,肢体与夹板间要垫平,夹板长度要超过上下两关节,并固定绑好,留指尖或趾尖暴露在外。 (4)对严重的外伤伤员的治疗,在紧急处理的同时,应迅速求得医务人员的帮助,并尽快护送至医院。 7.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? 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,是抗御山洪灾害的根本目的,集中体现在发生山洪灾害时要不死人、不伤人: 一是及时转移受威胁的下游群众,抢时间迅速解救被困人员安全脱险; 二是当住宅即将被淹时,在抢救程序上必须保证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; 三是如遇家中老人不愿离开住宅时应强行将其转移出去; 四是对受伤人员在脱险后应就地实施紧急救护,伤情严重的应及时转送当地医院治疗。 |
|||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