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利常识 |
|
人工增雨 |
||||
|
||||
使雨量增大的目的。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: 一是在云内引入致冷剂,如干冰,引起云内局部温度急剧下降,形成高度的过饱和,从而迅速产生大量的冰晶; 二是云内引入人工冰核,如磺化银,使水汽分子在冰核上凝结,形成冰晶,并使冰晶不断增大。 在我国南方和夏季常出现暖云,这就要设法破坏云的稳定状态,增加云中的水滴,促使云滴重力碰并过程的发展,导致降水的形成。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三种:一是引入温性物质,如食盐,以加速凝结增长,很快形成大水滴;二是直接利用大水滴,如飞机上直接将水喷撒进云内,加速和促进碰并作用而产生降水;三是利用表面活性物质,如樟脑,降低云滴表面张力,抑制蒸发作用或吸附水汽后产生电荷,促进云滴碰并过程的发生。此外,还可以利用爆炸产生的声波和波动,促进云滴的相互碰并,达到降水的目的。 巧妙和准确的将催化剂引入云中的最佳位置,是人工增雨的一项关键。人工增雨是在特定的天气条件下进行的,其成败与是否及时抓住有利时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。因此,必须选择好有利的云和天气条件。在北方和冬季,干旱季节出现自然降水的云层,以雨层云、层积云、高层云居多。如及时对这些有利的云层进行催化,就有可能增加降水量,达到缓和和解除旱情的目的。一般来说,对低而厚的云层(如浓积云、积雨云、雨层云等)进行人工增雨效果最好。 |
||||
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|